-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闻动态
-
大赛模拟题 |奥林匹克杯国学大赛模拟题
新闻来源于:奥杯赛办公室 发表于:2018-2-23 17:30:00 浏览3355次 第一届奥林匹克杯国学大赛模拟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段话的意思是:( )
A.“孩子们进入家里,就要孝顺,出门在外就要遵纪守法。谨慎地对待事情,泛泛地关心别人,而亲人们是值得依靠的人呢。”
B.“弟子们小时候在家里,就要听父母话,要孝顺父母;长大了出门在外,要敬爱兄长,尊重师长。言行要谨慎,为人要诚实守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并且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C.大人孩子都要关心诚信问题。
D.亲自积极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学习典籍、文章了。
2.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 )。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 )。
A.义 B.仁 C.礼 D.智
4.下面哪句话不是出自《论语》?( )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的意思是( )
A.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勤敏则做事易见功效,慈惠则足以用人。
B.恭候客人时要有礼貌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地对待客人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信任别人就会得到他人的信任,敏捷地做事就会快速见效,给别人恩惠就会使人满足。
C.恭敬不如从命,过于宽松不会得到大众的拥护,信任别人还要任用别人,敏捷地做事使人有功,互惠才是使人满足的根本。
D.恭敬待人就是不要公开场合侮辱别人,人们都是喜欢宽大为怀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敏锐而且有效率地做事,恩惠足以使人感到欣慰。
6.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一句的恰当意思是( )
A.孔子说:“恭敬而没有礼貌就会劳顿,谨慎而无礼貌就会恍惚,勇敢而无礼貌就会忙乱,直爽而无礼貌就会纠结”
B.孔子说:“注重外在的恭敬,却不知礼,就会徒劳;注重外在的小心翼翼而不知礼,就会匆忙;勇往直前,却不知礼,就会乱了阵脚;心直口快,却不知礼,就会绞痛。”
C.孔子说:“恭敬不如从命,恭敬知礼,就会劳而有获;谨慎而知礼,就会避免草率;专凭敢作敢为的胆量,却不知礼,就会妄为;直来直去,却不知礼,就会。”
D.孔子说:“注重外貌态度的端庄,却不知礼,就未免劳倦;只知谨慎,却不知礼,就流于畏葸懦弱;专凭敢作敢为的胆量,却不知礼,就会盲动闯祸;心直口快,却不知礼,就会尖刻刺人。”
7.兵家对将领的基本要求是:仁、智、信、( )、严。
A. 义 B.道 C. 德 D. 勇
8.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大学》 B.《论语》 C.《学 记》 D.《中庸》
9.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 )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10.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11.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以这则“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 )的重要性。
A.巩固性 B.启发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12.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 )
A.智之端 B.仁之端 C.义之端 D.礼之端
13.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 )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A.墨子 B.孔子 C. 韩非 D.老子
1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此话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应该( )。
A.专心致志 B.磨炼意志 C.持之以恒 D.深造自得
15.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 )治天下”的名言。
A.《论语》 B.《荀子》 C.《孟子》 D. 《韩非子》
16.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是“六艺”,“六艺”指的是( )
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
C.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D.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17.先王治乐的原因是( )。
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 B.教人民欣赏音乐
C.给人民带来快乐 D.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
18.君王制作乐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
A.打发时间 B.制造气氛 C.改变民风,感化民俗 D.其他
19.研究礼乐的结果是( )。
A.提高内心的修养 B.了解民心所向
C.丰富精神生活 D.以上皆非
20.“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的意思是( )。
A.声音 B.声乐 C.歌曲 D.名声
二、判断题
1.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源泉和载体,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核心价值和基础。( )
2.《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作为修养的目标。( )
3.《诗三百》是在《诗经》之后出现的一种新诗体。( )
4.《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最根本的是军事。( )
5.孟子认为人类之所以为人类是因为人有仁、义、礼、智。( )
6.墨家的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的爱是有差别分先后顺序的。( )
7.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说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听天由命,不用学习的意思。( )
8.“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能不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此句出自《孟子》。( )
9.“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此句中悌:tì,本义:敬爱兄长,亦泛指敬重长上。 ( )
10.“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此句是说:“有诚信的信誉,有广泛的爱好,就会使人亲近。”( )
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此句大致意思是:“我每天三次自我反省——给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和朋友往来是不是守诚信了呢?老师所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
1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此句大致意思是:孔子说:“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言行合于礼的规范,那就是对仁德的践行。如果有一天人们都做到了这一点,天下的人就会心归于仁德。践行仁德取决于每个人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 )
13.《史记》开卷首章,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14.礼的作用是将人与人区别开,而乐的作用则是让人合起来。( )
15.儒家的经典经常被称为“孔孟之道”。( )
16.“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此句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为人要诚实守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并且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
17.《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
18.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19.孔子的学生子夏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也已矣”,是说:每天学习已经死亡的知识,每月忘记以前的才能,可以说是谦虚好学了。( )
2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
三、填空题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__________,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子曰:弟子入则__________,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__________矣。
4.子曰:“德之不__________,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5.子曰:“仁远乎哉?我欲__________,斯仁至矣。”
6.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__________。”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__________也。”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__________。”
10.子曰:“君子喻于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是知也。”
12.天下不知之,则傀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__________也。
1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__________。”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__________也已。”
1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
16.天行健,君子以____________。
17.地势坤,君子以_____________。
18.君子学以聚之,_________,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19.子曰: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__________,所以居业 也。”
20.为者常成,__________常至。
答案:
一、单项选择
1.B 2.D 3.B 4.B 5.A 6.D 7.D 8.C 9.A 10.C
11.C 12.B 13.B 14.B 15.A 16.A 17.A 18.C 19.A 20.A
二、判断题
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6.正确
7.错误 8.错误 9.正确 10.错误 11.正确 12.正确
13.错误 14.正确 15.正确 16.错误 17.正确 18.正确
19.错误 20.正确
三、填空题
1.而立 2.孝 3.孝 4.修
5.仁 6.惮改 7.自省 8.道远
9.勿施于人 10.义 11.不知为不知 12.上勇
13.患不知人也 14.可谓好学 15.传不习乎 16.以自强不息
17.厚德载物 18.问以辩之 19.修辞立其诚 20.行者